如何理解钱和金融
最近看了很多小Lin说的视频,推荐一下这个频道,不仅活力满满,而且干货满满。我强迫自己把收获和进一步的思考写下来,才不至于看完就忘了,浪费时间。看完这些视频我的总体感受是,对经济中的很多现象不再困惑了。我把每期的收获放在最后面,而下面是结合自己以往的思考,给出的一些我自己的想法。
钱和金融
钱的核心是它是一种能很方便置换产品和服务的东西,复杂的金融和经济全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。钱不再需要金子来背书,那是什么背书了钱的价值呢?是信用,大家信任国家能稳定物价,保证钱能稳定地置换产品和服务。在古代,用金银交易,因为其可靠性和稀缺性,不会坏,而且谁也没办法凭空产生金银来稀释其价值。在现代,为什么虚拟货币不是很好的钱呢?虽然它很可靠,但因为它的数量几乎是固定的,随着生产力的提升,它并不会相应增加,所以价值会越来越高,导致拿着虚拟货币的人啥也不干,就躺着挣钱,它并不能促进,反而是遏制经济的发展。虚拟货币可以是一种奢侈品,像钻石那样,你开心就好,但不可能替代钱。货币的成本确实应该越低越好,这样才能腾出生产力去产生更有意义的产品和服务,在这一点上,金银和虚拟货币的生产成本都过高。所以,钱是国家的信用,反应着社会总体的产品和服务。与其想着怎么掏空心思挣钱,捕风捉影,甚至误入歧途,不如想着如何产生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,如果足够好,有人会愿意花钱换你的产品和服务。比如遵循巴菲特的价值投资,是把资金给更有价值的公司,让其发展并产生更好的产品和服务,分享其成果,这是有意义的;而做量化交易,甚至操纵市场,尝试从股市捞钱,是没有实际意义的。
金融系统的意义是,通过借贷和投资,把钱尽量给能产生更多产品和服务的人,增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,再通过交易来满足需求。金融系统是一个筛选机制。所谓创造价值,其核心是增加社会生产力,个人和社会才真正地在进步。我们每个人,不妨以提升全球GDP为目标,求其上者得其中。
钱和金融是建立在需求之上的。每个人,从出生到死,有大量的需求,人也是唯一的需求方,没有人就没有需求。一个时期出生的人多了,或者供给跟不上,那这一代人的每个人生阶段都将面临更大的稀缺和竞争,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就会激化竞争。
个人如何获得钱来满足需求?央行印钱怎么给到个人?央行凭空发行货币,借给国家和银行,或者用来购来资产以抬高其价格。国家可以直接发钱给个人,但这种情况很罕见;投资机构和个人通过变卖升值的资产,来获得新增的钱,用于再生产或者消费,增加流通;个人参与产品生产和服务,从公司获得增加的工资。钱每被使用一次,它就满足了一次需求,每一个新增的100元都充当了500-1000的实际效果。通过这种种方式来补贴新增的商品和服务,稳定物价。如果一个人不生产,不投资,国家和央行就很少能把钱给到他,只能最低限度地供养。所以大体上来说,新增的钱还是通过购买产品、服务和借贷传递的,想要在这个经济链条上获得钱,最主要的方式是生产销售产品和服务,十分无聊又质朴的结论。
人工智能的介入
没工作了怎么办?如果将来人工智能取代了大量的工作,使用人工智能的公司和个人相当于是提高了生产力,国家需要发行更多的货币来补贴新增的产品和服务,以现有的方式,这些下岗的人没办法获得新增的货币,于是贫富差距加剧,消费下降,导致通货紧缩。国家也许可以直接给所有人发工资,强行拉动需求,并缩小贫富差距,但这相当于劫富济贫,不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,会导致像欧洲的强福利社会一样越来越弱。按照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,和剑拔弩张的架势,谁也不想示弱。更棘手的是,人工智能必将能达到甚至超越人的能力,胜任人类几乎所有已知的工作。不求开历史倒车,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平缓的度过这个转变时期,又如何最终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。
一个切入点在于,人类是有需求的,而人工智能似乎没有。她们不需要考虑食物和各种心理需求,甚至没有生死的概念。一个无欲无求的人工智能,并不能替代人类经济活动中的需求方,至少现在看来是如此。当然人工智能说不定也会发展出各种情绪和需求,有的话就需要花心思去调和了。所以,一个最优解是,大体上,人类充当需求方,人工智能充当生产方。驱动人工智能的是,生产更好的产品和服务,是否满足了更多人的需求(听起来好像古埃及的“神”和人,封建时期贵族和奴隶的关系-_-)。当物质被极大满足,人们开始从追求金钱,转向更多地追求自我、见识、陪伴和认同等,目标是星辰大海。听来很美好,但这些东西如何拿去换生活物资呢?吃大锅饭应该是行不通的。
更大的概率是,以然延续人类的竞争与合作的文化。拥有人工智能的人和组织,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,人们趋之若鹜。渐渐地,把人工智能写进小学教科书,人们将像习惯电脑、手机一样,习惯使用人工智能,过上一样上班赚钱,下班享乐的生活。竞争也许会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里变得更激烈,像之前的工人下岗潮一样,会有一波新的下岗潮,新的工作会产生。人类代际交替,伴随着阵痛和兴奋,弯曲向前发展。
复杂性
如果用一个最精简的模型来描述地球的故事,我会说是复杂性的不断升高。无机物→单细胞→多细胞→植物→动物→群落→人类→氏族→信仰→国家→社会→金融系统→因特网→弱人工智能→强人工智能→AGI→AGI机器人→AGI社会→多星球文明。复杂是简单的大量堆叠,很多神经单元构建出感知和智慧,很多人构建出社会和国家,很多简单交易构成了金融系统,很多电脑和网线构建出因特网。而复杂性的堆叠在不够限制的条件下,呈指数级上升。人类的大脑是有限制的,又不能随意扩展,所以理解能力有限,而人工智能可以随意扩展,保持其指数上升。人工智能不再是像传统电脑那样简单地并行计算,而是全面替代人脑的所有功能。所以人类终将赶不上AGI的智慧。即使是现在,人类所做的决策也都是根据片面的信息、直觉或者心情,大脑装不下太多因素和太复杂的因素间的关系,只能一再简化,越简化就越失真。而别说AGI,ChatGPT现在给出的答案也都是非常全面,而且不偏执的。所以在信息已知的情况下,AGI肯定能做出比人类更好的决策。但AGI也不是上帝,这个世界的复杂性还在于,谁也没法掌握所有信息,就像每次经济危机,人们都说得头头是道,但其实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,是能总结一些规律,但未知因素远远大于已知因素,比如谁都不会料到突如其来的疫情、俄乌战争、巴以战争,到头来都只是猜测而已。复杂性的升高不仅促进了进步,它也是一种背景和要求,无时无刻不在给参与者增加挑战的难度,不再适应的参与者终将失去竞争力。
每期视频的收获
微软收购动视暴雪
收购后游戏市场份额排在腾讯和索尼后居第三;索尼百般阻挠,花了一年多快两年的时间成功收购;阻碍收购的核心争议居然是微软会不会独占《使命召唤》。
恒大
一直玩杠杆游戏,疯狂借钱买地、盖房,最后因为监管加强和流动性收紧,资金链断裂而破产。
以色列经济
依赖美国、德国的资助而发家,人才济济,所以能做技术创新。
卧室里导致史上最大股市“闪崩”
之前以为市场的波动都是有客观原因,或者大庄家的动作。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一个宅在家里的少年,可以通过大量下虚假的股票订单(比如比市场价更低的买入订单,不会真的成交,但增加虚假的需求),来抬高股价,趁机套利。凭一己之力下了当天整个股市20%的订单,虽然大部分没有成交,但导致股市闪崩。过了5年才被发现。这种套利方法是违法的,小伙还配合监管机构,揪出了大投行的类似不法行为。不禁让人想到,股市里充满了这种随机的事件,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房地产经济学
房子是刚需,也是投资品,还需要贷款(信用)。房地产因为借贷而连接了金融系统,如果房价下跌,导致违约增加,那么银行会损失,银行就会收紧房贷,流动性收紧,经济活跃度下降,总需求下降,导致经济衰退。过去50次经济危机,有35次都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的。房地产的财富效应和其他资产(股市)非常不同,如果股票升值,人们的消费会增加,但房产增值,有房的人并不会增加消费,而想买房的人一看房价上升于是节衣缩食攒钱以便将来能买房。房价下跌那大家肯定都勒紧裤腰带,房价暴跌很容易引发衰退。影响房价的因素:人口、经济、利率、政策;房子供给周期比较长,受人力和资源限制,弹性不足,所以影响力一般不如需求端。
银行游戏规则
基本业务是存取现金,因为其借贷能力,实际上联系着和影响了所有的实体经济。银行虽然自己不印钱,但借贷加快了资金的流通,实际上产生了额外的资金,其总量是实际现金的好几倍。美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是0%,发达国家也都是1-2%,中国是10%多点。银行根据企业盈利能力来房贷,形成一种筛选机制,能优胜劣汰,把资金用在刀刃上。
国债
国家要发展经济,比如搞基础设施建设等,就得花钱,当政府收入低于支出,就出现了财务赤字,这个窟窿就通过发行国债来填补。现在很多国家的债务都占GDP的50%-100%,日本甚至260%。政府收入能达到GDP的10%就不错了,所以这些债务需要很多年不吃不喝才能还上。国家的债务违约的后果是很严重的,会导致金融系统奔溃,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来恢复。现在大部分国家都是只偿还利息,保证不债务违约就行,债务一直在堆积。国债发行太多的后果是,国债利率上升,和通货膨胀。利率升高可能会增加政府债务违约的风险,通货膨胀是金融系统的头号敌人。国债太高可以拖着,但通货膨胀就得立即采取紧缩的政策,抑制下来。总体上来说国债是刺激经济的手段,但必须得守住利率和通货膨胀的红线。
通货膨胀
也就是货币贬值,物价上升,良性的通货膨胀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,曾今有钱的人如果什么都不做财富会变少,而拼命工作的人会得到新的财富,激励所有人工作;通货膨胀才会刺激消费, 因为不花出去也是贬值,还不如即时消费,需求会上升,GDP也就上升。相反通货紧缩会降低需求和工作意愿。价格的变化会带来需求的变化和GDP的变化,这些才是我们更关心的。通胀维持在2%-5%比较健康。政府无节制印钱会引起一个恶性循环:总需求上升→价格上升→成本增加→产量下降→价格上升。甚至是预期的通货膨胀也会导致真的通货膨胀,因为人们预期价格会上涨,就会提前消费,增加货币流通,导致通胀,所以情况再坏,美联储也得表现得很淡定,以免助推通胀。
石油经济
20世纪初在美国先发现,后来在中东发现很大储量。石油它是刚需,资源又有限,兵家必争啊。刚开始中东没技术,所以开采都是由地方的一些国家和组织操控,挣走了大头,中东的国家也挣不到多少钱,但是肯定不干啊,所以一直在争取石油生产国有化,最后靠武力获得了主权,中东国家组成了OPEC,但也暗暗的在搞价格战,确立以沙特为老大的格局。后来美国发明了Fracking技术(水力压裂法)能开采页岩层的石油天然气,虽然开采价格稍微高一些大概30美元一桶,但储量远远高于传统石油,以美国为例438亿vs2万亿桶。“The Stone Aage did not end for lack of stone, and the Oil Age will end long before the world runs out of oil”
硅谷银行倒闭
那真是福兮祸所依啊,疫情期间国家大撒币,流动性暴涨,很多资金就去到了收益很好的硅谷银行。一下子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资金,贷款给创业公司需要时间,于是买了很多长期债,只求点稳定收益。但结果一下子美联储加息,导致旧债券的实际价值下降。其实也不止债券,svb还买了其他资产但完全没有对冲加息的风险,毕竟30多年来美联储也没那么极速加息过。最终亏损严重,又不得不融资以填补空缺。市场哪有那么好,看你都亏损到融资的地步了,于是纷纷从svb撤资,发生银行挤兑。所以说啊,债券也不是没有风险,特别是长期债券,利率上升1%,10年期的债券实际就亏损7%-10%,当然你要能hold住,10年后还是条好汉。这是什么原理?以一个非常简化,不考虑复利的情况去理解:比如本金100,10年债券利率3%,第二天利率升高到4%,这时候你想卖掉止损呢,得保证最后本金和收益就仿佛是按照利率4%得来的,只能通过降低100元债券的购买价格来实现,假如以价格x来卖,那么就得100(1+3%10)=x(1+4%10),x=92.86,所以亏损了7.14%。实际的债券价格计算比这个复杂得多,亏得也比这个方法算出来的多一点。 https://www.buyupside.com/calculators/bondpresentvalue.htm
多邻国
创始人发明了图形化的反机器人验证功能,来自于南美小国,想让更多人受教育,更容易地学习语言。居然后来搞出了类似于雅思、托福的英语考试,并得到几乎所有学校的承认,只用花60元,在线就能考试,通过录像来判断有没有作弊。
韩国经济
军阀朴正熙独裁统治了18年左右,通过扶持财阀大力发展韩国经济。后来民主化后,官商勾结严重,很多总统和财阀都进过监狱,但又都很快减刑出狱。
三星王朝
从韩国建国到现在,都是韩国最大的财阀,占到了韩国经济的20%多。创始人多次创业,最终靠着朴正熙的后台,做到龙头老大。经历过三子夺嫡,长子和次子因为行为不端、甚至损害集团利益,最终被放弃,三子很有眼光,投资了半导体。第三代掌门人,在其父亲昏迷期间,为了掌控公司股权,不得不贿赂首相朴槿惠的室友,最终两人双双被抓 ,不过也是很快就放出来了。其中很有意思的一点是,其实三星掌门人并没有拥有三星实际的很多股份,而是利用了很多子公司,层层嵌套,每个小公司占有更大公司的51%以上的股份,最终用很少的资金掌控了三星集团。
韩国的房地产危机
全租房,找银行借钱用房子60-80%的钱租下房子,退租时不用交租金,租房用的钱全部退还。是一种杠杆,有人甚至在首尔买了一千多套房,最终因为经济危机而跳楼。
苹果如何避税
2017年前苹果的税率实际只有3%,这种跨国企业,供应链和工厂遍布全球,每个地方政府按理说都会收取增值税,但苹果把这些增值都美其名曰知识产权的使用费。美国是全球征税,但只要资金不进入美国,就不用交税,所以苹果把利润都转移到爱尔兰的公司,爱尔兰不仅税率低,而且故意留了个漏洞,就是如果这家公司的控股方不在爱尔兰的征税范围内,就不用征税。后来川普搞了个减税法案,把税率从35%降到了21%,海外资本回国按8%-15.5%的税率交,然后苹果就把税交了,把钱转回了美国。
瑞士信贷
瑞信曾管理着高达1.5万亿美元的资金,但最后却以区区32亿美元被瑞士银行收购。瑞士的银行因为其隐私保护,成为全球的银行,包括一些不法的资金。瑞信虽然规模很大,各项经营数据也都良好,但它为了追求利益,而忽视了风险管理,时不时爆出一些丑闻,导致市场对它丧失了信心,当瑞信这次遇到流动性危机,瑞信头号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主席被问到会不会救助瑞信时,一句“absolutely not”就导致瑞信股价下跌20%,成为压死瑞信的最后一根稻草。金融系统里面,信用是核心啊。
孙正义
他搞翻译机,卖游戏机,分销软件,投资雅虎,阿里巴巴,收购电信公司,ARM。他是一个很爱赌的人,会花上几户所有的资金去做投资,曾拉个1000亿的vision fund来投资科技公司,投资wework,嘀嘀等血亏。当投资盘子太大,不可避免会投给很多beta的公司,而不是alpha。
能源危机
之前因为福岛核危机,欧洲国家关闭了核电站,开始严重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,因为俄罗斯进攻乌克兰,所以欧洲制裁俄罗斯,减少对天然气的进口,俄罗斯自断天然气管道,转向出口更多石油给中国和印度。各国又都通货膨胀,加息以抑制通胀,把紧缩蔓延到了全球。天然气减少,导致欧洲的化肥减产,间接地导致了全球的粮食危机。
收购Twitter
董事会同意收购还好,不同意的话,要么渗透董事会成员,要么强行买够51%,要么给股东散户一个更高的价(tender offer)。董事会可以用毒丸计划(Poison Pill)来反击,如果收购人的持股比例高于某个阈值,其他所有股东都可以以半价购买新的股票,有效期一年,也就是说稀释恶意收购人的持股比例,甚至还可以免费给其他所有股东派发股票。
做空
先借股票,卖出,等股票降下来,再买回来之前卖出的股票数量,剩下的钱就自己留着。利润不高,如果跌到0,也就能赚一倍的钱,还要出借股的利息,关键是亏得无上限,要是股票涨了10倍,那就亏了10倍于本金的钱。
欧债危机
欧洲形成了欧盟,这样各成员经商成本就降低,活跃了经济,为了交易方便,形成了欧元体系,因为对欧元的信心,导致对欧盟中经济羸弱国家,的过度信心,降低了这些国家的借贷成本,于是经济活跃起来,借贷过度,经济强国去南方买房,也推高了房地产泡沫。一旦经济危机,泡沫破裂,这些小国家没法偿还债务,导致违约,而同为欧盟过的德国等强国为了维护欧元的信用,不得不资助这些弱国。
聊聊创业
花几个月把产品做出来了,但没什么用户。不是所有的business都适合融资。
Netflix
按月收费,有稳定现金流。推荐算法,不仅推高评分的内容,而且推荐用户不会觉得很高分,但是却很爱看的内容,通过竞赛来提高了推荐算法。后面转向内容生产,《纸牌屋》《鱿鱼游戏》等自制剧带来了很多新用户。
巴菲特
价值投资,买懂的公司,it’s far better to buy a wonderful company at a fair price than a fair company at a wonderful price.
28岁小伙搞垮英国最古老银行
利用银行漏洞,开一个账户,一旦亏欠,就把亏损转到这个账户,越赌越大,最后一次做空日本股市Straddle,如果股市稳定就赚钱,结果日本地震7.3级大地震,市场暴跌,血亏。
伯明翰破产
英语的财政比较集中,地方政府没有太多财政自治权,经济不好的时候,会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破产。其实所谓的破产,最终也就是缩减政府开销。